多重抗藥性AB(MDR-AB)與全抗藥性AB(PDR-AB)

 

呂振富主任 整理

     

       所謂多重抗藥性AB(MDR-AB)株,是指對常用的7類抗假單胞菌的抗生素(包括: 抗假單孢的青黴素類penicillins、頭孢菌素類cephalosporins、氨基糖苷類aminolycosides、喹諾酮類quinolones、碳青霉烯類carbapenems、四環素類tetracyclines、磺胺類sulfanamides)中的至少5類耐藥的菌株。而全抗藥性AB(PDR-AB)則是對上述7類抗生素全耐藥的菌株,它是MDR中的特殊類型。

       

       多重抗藥性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是目前院內感染致病菌之中,最難以控制及治療的革蘭氏陰性菌之一,並已經在世界各地被提出來討論。根據美國在西元1992-1997的院內感染統計中,Acinetobacter spp. 造成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s)比例佔2%、呼吸器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比例佔6%[1];而歐洲,在西元1997-1999年的報告,Acinetobacter spp. 為院內血流感染菌株中排名第九位;另外在拉丁美洲的統計,血流感染源為Acinetobacter佔所有菌株的5.3%

   

       不動桿菌屬是一種非發酵糖的革蘭陰性桿菌,其中鮑曼不動桿菌是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 它廣泛分佈於醫院環境中,在高危人群中可引發嚴重的感染。同時不動桿菌屬耐藥機制複雜,易表現為多重耐藥性, 又因其生命力強,可長期在醫院內定植,易造成感染的爆發流行,故人們更加關注該菌的耐藥趨勢及引發的感染。

   

       1991年紐約首次爆發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MDR-AB)感染後,該菌的耐藥日益嚴重。2000年,來自SENTRY的調查顯示,該菌對一線藥物碳青霉烯類的耐藥率從2%上升至46%54%這一事件成為全球性的標誌事件。此後該菌的耐藥性仍在飛速進展,1998年台灣國立大學醫院分離出對目前常規檢測的藥物全耐藥的不動桿菌,稱之為泛耐藥菌(PDR-AB)。自此這一菌株在全球迅速增加。

       該菌的耐藥並非偶然,它與細菌耐藥變遷的總體趨勢一致。目前研究認為獲得MDR-Ab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治療干預強度、免疫力、基礎心肺功能、接受多種侵襲性操作、機械通氣、廣譜抗生素使用等有關,這些決定了它在院內的分佈以ICU、血液、移植、燒傷等病房多見。它主要引起醫院獲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腦膜炎等,其中在機械通氣患者中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已越來越受臨床的關注。

   

        該菌耐藥變遷的重要意義在於: 對碳青霉烯類的耐藥將意味著同時對多種抗生素耐藥。不僅如此,隨著PDR-Ab的出現,將有可能把我們真正推向無藥可治的地步,故近年來掀起了如何應對這一嚴峻挑戰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