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98.03.18頭條新聞「彰化醫院實驗室汙染波及52人」,閱後我的看法,新聞內容參考【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3/17 技術主任 呂振富

針對聯合報今天報導的一則新聞,內容如下:【國內首度發生結核檢驗試劑遭汙染事件,署立彰化醫院爆發實驗室汙染,導致結核檢驗結果錯誤,五十二人遭波及,其中八人為新送驗個案,不但誤認自己感染結核病,還有人因此被隔離。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五十二人中,四十四人是已確診的結核病患,檢驗是為了追蹤服藥成果,另外八人因久咳不癒等症狀,疑似感染肺結核而受檢。

    他說,衛生署已重新採集這五十二人檢體送驗,新送驗的八人中,兩人已證實未感染,其餘六人檢體仍在檢驗中。

    衛生署在全台委託九家醫院實驗室代為檢驗結核菌,本月十一日,疾管局發現,署立彰化醫院實驗室的抗酸菌染色鏡檢(即俗稱的痰塗片檢查)陽性比率異常偏高,平常約百分之十,該實驗室卻大幅上升到百分之四十,緊急要求實驗室暫停檢驗及核發報告。

    周志浩說,調查發現,該實驗室在操作過程中,檢驗試劑遭病患檢體裡的分枝桿菌汙染,汙染期間為上個月廿七日到本月九日,共五十二人檢體被汙染。但周志浩強調,僅檢驗試劑遭汙染,桿菌未飄散到空氣,檢驗人員應無感染之虞。

周志浩說,四十四位病患的治療不致受到影響;至於未確定的八名新個案裡,有人因此被隔離在醫院數日,但因臨床症狀及胸部X光結果不太像結核病,醫師還沒有投藥。

    爆發檢驗試劑遭汙染後,疾管局說,他們已要求更新試劑,加強檢驗人員的品管訓練等,並要求未來兩個月,每天都要回報痰塗片檢驗結果,該實驗室已開始恢復檢驗。周志浩說,已查核其他八家代檢實驗室,並未發現異狀。】

 

    其實我昨天就從中廣聽到這則新聞,是台中某一家醫院屬於CDC的結核菌檢驗合約實驗室發生耐酸染色汙染,將近一段時間有近52個抹片出現偽陽性,實際內容沒有記得很清楚,今天聯合報就以頭條報出來了。報導的內容說是染色劑受到病人檢體汙染,使得抹片出現大量陽性,但培養結果為陰性,亦即抹片出現偽陽性。其實,應該完全不是染色劑受到病人檢體汙染。

       依照我的判斷是前處理的試劑受到自來水的分枝桿菌所汙染,因為該實驗室的PBS是可能是自己配製的,配製試劑大桶子容器與瓶子,一般的人都習慣用自來水沖洗後就自然瀝乾,瓶子陰乾的時間會長達2天以上,大桶子容器的殘留自來水更多,陰乾的時間更可達一週,自來水中的分枝桿菌會在這段時間繼續分裂增殖。最後瓶子與大桶容器雖然乾了,但分枝桿菌的屍體依然存在,所以當大桶子拿去泡製PBS,並分裝到瓶子,這些殘存的分枝桿菌的屍體會釋出到PBS,雖然經過高壓滅菌,但釋出的分枝桿菌的屍體依然存在。因此檢體前處理後的最後之加PBS步驟,離心濃縮就會將這些分枝桿菌的屍體加味到抹片上與培養管內,由於這些分枝桿菌是死的,所以可以被耐酸染色出陽性,但培養不出來。

 

    同樣的結核菌培養之檢體前處理的任何試劑(NaOH-NALC)與檸檬酸溶液,也都有可能,只要是容器重覆使用,經過自來水清洗、陰乾,所裝的試劑都會有問題,但還是以PBS的嫌疑最大,因為每個檢體最後加的量很大,約40ml,所以殘留自來水分枝桿菌經過濃縮,菌的屍體量就會很可觀,抹片就會被認真的醫檢師觀察到(愈認真,問題愈大,醫檢師反而會發到毛毛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若是這些檢體前處理的試劑,萬一沒有滅菌就誤用,尤其是檸檬酸溶液,經過與NaOH-NALC短暫的混合就使用,殺掉水裡的雜菌,則所有的培養管會培養出一批病人都是自來水的分枝桿菌;若是PBS為高壓滅菌就誤用,則是所有培養管汙染雜菌收場。

 

    改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跟自來水切割,瓶子或桶子容器使用自來水清洗後,能再使用RO水或蒸餾水RINSE(潤濕),並立即使用烘箱(OVEN)20分鐘烘乾,讓任何殘存的自來水中分枝桿菌無任何機會孳生,就是這麼簡單。

 

      希望能提供大家參考,改善方向千萬不要抓不到改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