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ol Routine 糞便一般檢查,包含以下項目:
    1. 顏色(Color): 正常為Brown(棕色)。常見的顏色異常有:
a.混有鮮血:指的是靠近肛門(含肛門)的直腸、結腸等下腸道出血,  有可能是痔瘡,也有可能是大腸息肉、癌症,後者常會混合黏液,成為黏血便。
b.黑色:指的是遠離門的上腸胃道出血,包括:十二指腸、胃或食道,可能是潰瘍或癌症,嚴重時會呈柏油狀,成為柏油血便。
c.白色:表示總膽管因為結石、腫瘤、癌症等原因造成阻塞,使得膽汁無法順利排入小腸,糞便因為缺少糞膽質,故變成灰白色便
   2. 軟硬度(Consistency): 正常為soft(軟性)。常見的硬度異常有:
a.水狀:指的是腹瀉,是養分與水分的吸收出現障礙所引起的症狀,多見於腸炎。發炎部位位於小腸時,腹瀉比較輕微;若愈接近肛門,則腹瀉愈嚴重,排便次數愈多。
b.硬:指的是便秘,通常幾天不排便,且排便次數不規律,就有便秘現象,原因包括:纖維質攝取。
c.黏稠狀
    3. 糞便潛血試驗(Stool O.B): 分為化學法與免疫法:
a. 化學法:陽性反應可以發生於消化性潰瘍、腫瘤(例如胃癌、大腸直腸癌等)、腸道發炎、出血、靜脈瘤、鉤蟲或絛蟲等腸道寄生蟲感染、痔瘡流血混入。受檢者應在兩天內禁食動物性蛋白質、血及內臟、新鮮綠色蔬菜(生菜)、生食高過氧化酵素的蔬果,例如:葫蘿蔔、山葵、葡萄、十字花科(花椰菜)、香蕉、甜菜、磨菇等;以及含鐵劑的藥物,這些食物會造成偽陽性。維他命C的食物或藥物也避免食用太多,可能會造成偽陰性。
   b.免疫法:特異性與敏感性較化學法高,只針對人體的血色素,但偵測的目標需要完整的血色素,所以比較適合下消化道的出血性疾病,例如大腸直腸癌,痔瘡流血與月經血也會被檢驗出來,採集檢體需要特別小心。
 4. 顯微鏡檢查(Microscopy): 以顯微鏡觀察糞便中的內涵物,包括:
a.黏液(Mucus)正常為陰性。黏液的出現通常跟結腸疾病有關,例如痙攣性便秘、黏液性結腸炎。也可能跟血混再一起,有可能是直腸發炎或腫瘤。也可能混合膿和血,如潰瘍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結腸癌潰瘍與感染。結腸絨毛腺瘤則每天會排出大量(3~4公升)黏液。
b.膿細胞(Pus):正常為陰性。膿細胞主要出現於細菌的感染,例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桿菌性痢疾。下消化道到肛門間(結腸與直腸)的腫瘤,及肛門廔管也會出現膿狀物。
c.寄生蟲卵(Ova):正常為Not found。通常是發生未明原因的腹瀉,常需要觀察糞便的寄生蟲,包括原蟲、阿米巴,以及經由食物、飲水汙染的腸胃道寄生蟲(寄生蟲蟲體或蟲卵)。
   
        食物從口攝食,會經過胃、腸等消化管道消化,消化後的養分、與食物的水分被吸收後,不需要的部分就成為糞便,從肛門排泄出來。腸或胃有異常時。就會有正常時看不到的成分混在糞便中,就可以知道腸或未等消化器官的疾病。一般健康者,每天應該至少排便一次,因為混有膽色素,所以糞便通常呈黃褐色或茶褐色,亦及應該是偏棕色。但若身體出現異常狀況,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顏色與硬度都有可能跟平常不一樣,平時也可以注意這些異常現象,做好自主的健康管理。
 
  1. 篩檢或確定消化道的異常出血,提供醫師進一步探討出血原因,諸如:腸胃潰瘍、大腸直腸癌......... 等。健康檢查時,本項主要用於篩檢大腸直腸癌,在疾病的初期可能有些微出血,大便不一定出現明顯的黑色或暗紅色,所以稱之為潛血反應。注意:本項只做「篩檢」大腸直腸癌可能出現的潛血,最標準的檢查大腸直腸癌係由專業醫師執行為直腸指診與下消化道內視鏡。此外,最好能夠搭配血清免疫的方法,可以採血檢驗大腸直腸癌的腫瘤指標─CEA。尤其是有大腸直腸癌的家族史,以及長期便秘者。
  1. 初步判斷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的可能原因,如:肝膽胰臟的異常、腸道攝取營養異常、腸道對水分與電解質的吸收障礙(腹瀉)
  1. 篩檢或鑑別寄生蟲感染。
  1. 確診脂肪性痢:主要係指脂肪消化或吸收不良。
 
 
 

                                                                                                                            

coords=275,125,313,136j????E?coords=276,18,313,29coords=274,-1,338,14rArE蜼Ew??E?E@ESgI